外墙防水:憎水剂可以代替外墙防水层目前外墙用憎水剂大多为有机硅类,用低压喷雾器或毛刷喷涂在墙面上,形成尤如荷花叶表面的憎水现象。经喷涂的水泥砂浆面表现憎水现象很明显,面砖、石材、涂料面也有一定的表现。大多憎水材料自身不成膜,只是在基面形成微观的憎水基团,所以,憎水材料具有呼吸功能。这种性能表现为,对无压水有憎水作用,同时可以让存在于墙体内的水分蒸发排出。但在风压下或有压水情况下,憎水层无法抵御水的进入。涨模修补,首先将不符设计和规范要求的凸出砼部分凿除。宿迁室内外墙防水
设置天沟接水排水在雨水流下来的檐口,就有天沟接水,然后通过水落管排到地面,这样有不会有雨水飘到墙上。第三:在窗台是做成斜面的窗台是做成斜面的,雨水可以直接排出,而且是直接跳出墙面的,这样雨水既不会在窗台的平面上进行聚集,也不能顺着墙面。设置分隔的线条墙面的楼层之间,有分隔的线条。挑出的分隔线条,一方面是起到了美观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如果墙面有水,大量的斜风飘雨经过线条滴落下来,不会延续到下屋的墙面上。这也是一个排水措施。大门上面设置有雨棚,在下面底层,大门的出入口,有雨棚,雨水就不会飘到室内。奉贤区墙面外墙防水然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找平。
聚合物砂浆防水层分格缝的留设位置和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嵌填密封材料前,应将分格缝清理干净。门框、窗框、伸出外墙管道、预埋件等与防水层交接处应留8~10 mm宽的凹槽进行密封处理,密封材料应嵌填密实。 8)聚合物砂浆防水层每层宜连续施工,留茬时,应采用阶梯坡形茬,接茬部位离阴阳角不得小于200mm;上下层接茬应错开300 mm以上,接茬应依层次顺序操作、层层搭接紧密;聚合物砂浆防水层未达到硬化状态时,不得浇水养护或直接受雨水冲刷,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硬化后应采用干湿交替的养护方法;普通防水砂浆防水层应在终凝后进行保湿养护,养护期间不得受冻。
施工过程的遗留问题如果我们在施工中处理不当,没有及时将一些附着在外墙的设施等拆除的话,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形成渗水通道,例如:塔吊、施工电梯、脚手架等的附墙杆、拉接杆的拆除等。在墙体混凝土施工中,固定模板用的对穿螺栓,是剪力墙结构外墙渗水的重要原因,由于墙体面积大,对穿螺栓数量多,处理不当时,留在结构中的螺栓孔就会形成渗水通道。
外墙砖砌体渗漏水如果在外墙的施工中,施工人员技术不过关、没有认真施工、或砖缝砂浆不够饱满的话,那框架结构的围护墙与框架梁底之间,就会因砌体的沉降而产生缝隙,从而出现漏水现象。脚手架眼没有按要求堵塞好,留有渗水的通道,外墙装饰面层有空鼓、裂缝时,在下雨过后,雨水就从缝隙进入抹灰层而渗入内墙。 外墙防水工程涉及到建筑物(构筑物)的地下室外墙。
外墙防水系统的构造设计 建筑外墙系统构造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1)基层:混凝土剪力墙、柱、梁、板;围护或填充墙:加气混凝土砌块、灰砂砖、空心混凝土砌块等砌体。 2)界面处理:聚合物水泥浆甩浆作毛化处理,外墙不同材料交接处应挂300mm宽的钢丝网,高层建筑基层应满挂钢丝网,钢丝网为lOxlOØ0.8或15x15Ø1.0的热镀锌钢丝网。 3)找平层:抹灰层兼找平层设计厚度20mm,分遍抹平压光,抹灰层宜采用同一种砂浆,可选内掺纤维和聚合物的l:2.5水泥砂浆或M15预拌砂浆。 4)防水层:可采用2mm厚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5~8mm厚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或3~5mm厚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干混),如K11防水涂料等;饰面砖外墙的基层不得采用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 5)分格缝:外墙面层应设纵横向分格缝,垂直距离不大于一层层高(≤4m),水平距离不大于3m,内嵌密封胶。 6)饰面层:外墙涂料、饰面砖,局部干挂石材。 7)外墙门窗:铝合金门窗,塑钢门窗。 8)其他:阳台、雨篷、混凝土装饰柱、装饰构架、线条等相邻处的防水节点及外墙涂料(或贴饰面砖)。批灰前应检查墙体孔洞。浦东新区墙面外墙防水
另注意墙体平整度检测。宿迁室内外墙防水
建筑外墙防水设计及施工要点有哪些?重视外墙门窗四周的防渗处理现代房屋建筑的门框、窗框基本都采用铝合金材质,对于门框、窗框四周的防渗处理,应利用矿棉条、波利斯棉条等松散的材料来进行分层填塞;在外墙抹灰处理的时候,窗洞的外侧及框边处都必须预留出宽5—8mm、深5mm的槽口,以便于保证密封胶的密封性与粘结性;另外,填嵌密封材料的槽口的基层,必须保持干净和干燥,并将密封胶均匀地填满到槽口当中,且表面不能留下气孔和缝隙;为避免雨水从窗框周边的砂浆的微小缝隙中深入,建议采用成膜性或者是渗透性的防水材料来对其中的毛细孔进行填塞。宿迁室内外墙防水